從讀完龍瑛宗的短篇文章<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如同作者對此篇文章的闡述「將本島人的現實生活面介紹給內地」,作者所塑造的人物-陳有三是個充滿理想前景兼具可看未來性的青年男子。然而,作者利用這個男子的正面性來強調環境的劣勢以及當時社會的黑暗面與腐敗,在文章當中,主角陳有三的代表性格像是未經社會琢磨的一塊璞玉,如何應對社會上的種種黑暗面與光明面,顯然在他的身上還是個未知數一樣,充滿未來性的前景一直像是他的精神支柱,縱使陳有三的看似充滿光明的堅定意志一直靠者自我意識支撐,但環境和社會上的不公平面一直在他的現實生活中上演。我們不可否定的是當時的台灣本島的殖民後負面現象所產生的現實衝擊,一直都深深地影響著本島人的生活環境、思想、價值觀與現代人所說的「快樂指數」。

  從文章當中主角陳有三周遭的一些舉證-買賣婚姻現象、本島人的慵懶頹廢性格、被殖民後的次等國民待遇等等,雖然不安於現狀但也只能低頭默默的生活著。在那個時代來說,本島人似乎都傾向「金錢第一」的資本價值觀為重,加上生活環境的困苦,造就了種種的不合理待遇。


  這是無可奈何的,也是當時社會風氣無法改變的現實,主角陳有三所面對輿論壓力在後來也反映在他自己身上-愛情的追求終究抵擋不過金錢上現實價值觀中的需求,反而會被看成一般令人可笑的景象;連他最在意的文官會考也因眾人的輿論導致自我激勵的意志隨之殆盡。


  從陳有三的例子裡發現,被日本殖民的台灣人而言,生活上追求安逸一直都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看起來還不算太大。被日本殖民的台灣社會,因治安比以前良好,環境衛生問題一直都是日本人殖民以來所注重的焦點之一,所以以當時台灣人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來看,比起現代人生活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本島人與內地人資源上的分配不均等,使得人民的生活還一樣的貧困。就某種觀念來說,被殖民的社會,本來就存在著這一種不平等的差異,主角陳有三在當時社會突顯出來的也是這個問題。


  然而,被殖民的台灣人民就應該如此的對待著嗎?

   「青春是什麼,戀愛是什麼,那種奇怪的感覺到底何價? 
 而我非靜靜地橫臥在冰冷下、黝黑的土地下不可。蛆蟲等著在我的橫腹、胸腔、
 穿洞。不久,墓邊雜草叢生,群樹執抝地扎根,緊緊絡住我的臉、胸、手腳,
 一邊吸著養分,一邊開花。在明朗的春之天空下,可愛的花朵顫顫搖動,歡怡  
 著行人的眼目。」

   「我以深刻的思維與真知,獲得了事物的詮解。
 現在雖是無限黑暗與悲哀,但不久美麗的社會將會來臨。我願一邊描畫著人
 間充滿幸福的美姿,一邊走向冰冷的地下而長眠。」


  我想被日本殖民的台灣人們一直都是希望著能以自由的身軀存在美麗的陽光下,雖然此時的黑暗與悲哀是他的忘不了的包袱,但心中卻是充滿著美麗的花朵搖曳綻放著,等待著新時代來臨的那一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油啊!小胖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