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篇經典的似「意識流」小說,一開始作者七等生對「李龍弟」這個角色的設定就不屬於這個現實生活中的一環,反而像是給人一種與正常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無交集的人物。

  如文章中對李龍弟的人物個性斷定:「他約有三十以上的年歲,猜不準他屬於何種職業的男人,卻可以由他那種隨時採著思考的姿態所給人的印象斷定他絕對不是很樂觀的人。眷屬區居住的人看見他的時候,他都在散步;人們到城市去工作,為什麼他單獨閒散在這裡呢?他從來沒有因為相遇而和人點頭寒喧。」從上述的一段話所表示出李龍弟一向是與社會不相干的,不能完全的界定他是何等階級的的人物,卻真實的漂泊於這個現實的環境當中。
  從文章的情節分析我分作兩個敘事層面,一是情感對比層面;一是主客觀敘述層面。
 
  一、情感對比層面又分作晴子和妓女兩個女人間的情感對比和進階的道德情感對比
  
  1.晴子和妓女的情感對比
  從文章中的情感來談一開始作者對李龍弟的內心的描述是以晴子為中心的世界觀,無時模擬面對晴子的預設思想,並且文章當中她那黑色的眼睛隱含的意義,文中所描述的環境也就圍繞著他與她兩人們,李龍弟在街上遇到的狀況也環繞著這個中心在打轉,但這個環節內的氛圍卻是有一種內心哀愁的情緒存在著,不太像是兩人相愛時的歡樂氣氛。
  在文章當中敘述的一段話作為之後情節發展的起頭句:

  「他這樣悶悶地想著她,想著他在兩個人的共同生活中勇敢的負起維持活命的責任的事。」

  由這段話得知他的妻子晴子是負擔經濟家務的人物,而李龍弟的真實職業卻是無從得知,但我認為這卻是李龍弟在文章當中重要的情感起頭點。

  由一開始在李龍弟下雨天去接見晴子,下雨的路上貼心的帶了雨衣、帶著兩張戲票、買了兩個有葡萄的麵包、向賣香花的小女孩買了一朵小花,這一些都是對晴子的愛情的表現,沒理由不愛晴子,也沒理由恨怨這個庸俗的世界,但李龍弟卻是對沒赴約的晴子感到失望且痛心,且轉為妒忌的心理。

  在李龍弟的內心層面說他的內心是以一個痛苦的開源作為發展,但他沒有在開頭就表現出來,看似是無奈且無語,他是採取對自我內心審視懷疑的作用,所以也沒有真正明白地描述在文章中。
  

  李龍弟在自己的處於現實的世界裡提到他走在豪雨的街道中,那城市像是奔騰著萬鈞的雨水,讓周圍的人與事物被淹沒住,想是災難來臨的城市瞬間失去了人為何而生的目標,週遭的人們奮而掙扎,似乎想要找尋逃出恐懼的出口。這時的李龍弟在死亡掙扎的邊緣最想見到的也就是離自己最摯愛的妻子;引一段文中的話:
  

  「假如這個時候他還能看到他的妻子晴子,這是上天對他何等的恩惠啊。李龍弟心交憤慨地想著:即使面對不能避免的死亡,也得和所愛的人抱在一起啊。」

  但文章的中段描寫的是他解救的是一名妓女,擁抱的還是一名妓女,並且把他要給妻子的;僅有的雨衣和麵包給了那名妓女維持了生命,這又是另一個莫名的境況,並且與他心中原本所掛念的情感反道而馳,是一種情感上的對比性。

  2.進階道德上的情感對比
  從上述這個對比的地方反而我們可以從此段李龍弟對於那名妓女是用堅定的心態和人心原有的反射動作去理解自己的本性,不像是迷失了自我,且此時的李龍弟表現出高尚且憐憫的本心,超脫了本有的「李龍弟」,所以他在屋頂上解救那名帶有褐黑色眼珠的妓女時,他告訴那名妓女名字卻是叫做「亞茲別」,所以晴子在對面的屋頂上嘶吼著他的丈夫李龍弟,他就好像是處於聖人般的人物一樣,注視著眼前被他所解救的妓女,並且細心的照顧著眼前冷到顫動且瘦弱的女子,這時的李龍弟也拋棄了原有夫妻間的愛和責任,李龍弟和晴子偕同俗人間迸裂出一條深深且無法相近的鴻溝。

  而那鴻溝是可跨過而不可消除且凶險的「洪流」,彼岸指著那狼狽不堪的妻子晴子和那彼岸的人們,而這個「洪流」像是一種洗滌罪惡超脫世俗眼光的一道關卡,從因為這場災難而發瘋似的跳水的人們和他那位被他稱作內心憤怒且忌妒的妻子想要泅過這條鴻溝時,到他的妻子和救生艇被沖走為止一個情節的發生突顯著李龍弟提升到一個無法用世俗眼光判定的人物,他是用道德崇高的標準去看這件事情的始末的人物。而那位柔弱的妓女等同於突顯他的對世俗的慈悲和崇高的情操的一種方式。我引這對話作為一個說明李龍弟對自我性格提升的解釋:
  

  「我承認或緘默我們所持的境遇依然不變,反而我呼應妳,我勢必拋開我現在的責任。我在我的信念之下,只佇立著等待環境的變遷,要是像那些悲觀而靜靜像石頭坐立的人們一樣,或嘲笑時事,喜悅整個世界都處在危難之中,像那些無情的樂觀主義者一樣,我就喪失了我的存在。」
  

  七等生在文章當中也批判了社會人性醜陋的一面作對比,引文中的一段話說他對著世俗的人們衝動且魯莽的人們作一描述:
  

  「李龍弟的眼睛投注在對面那赤足襤褸的蒼白工人身上;...幾個坐在一起穿著厚絨毛大衣模樣像狗熊的男人熱烈的談著雨天的消遣…幾個歡快的小伙子們的狂誑的語聲中始夾帶著異常難以聽聞的粗野的方言。」 
  李龍弟是鄙視著這些世俗的人們,不想同流於一個世界的,像是上述過的引文也說明李龍弟不甘作為只佇立於等待環境的變遷或像是嘲笑時事且用粗野的方言談話的庸俗世人喜悅於整個渾沌的世界,他是鄙視這些庸俗的眼光且用憐憫的角度去看待晴子的被洪流沖逝去和瘦弱對生命感到絕望的妓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油啊!小胖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