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荒野的女人>讓我們思考著對於女性主義小說的觀念和看法,從文章後面的作品導讀裡提到,『他對於我們思考50年代女性小說中「家」的概念相當有幫助。』。50年代當時的女性相關作品的出現使得大眾對女性權益的重視日漸加深,女性運動也時時的出現在廣泛的大眾生活中。

  

  從文章中看到作者用回溯的方式敘寫故事,一位看似堅強的女性在一個跨時代的際遇中,從家道中落的她被迫出嫁給一個新時代的大家庭,從嫁娶禮制來看出原本的娘家是一個保守舊觀念的大家族,作者對此產生了一種批判性的言語「她偷偷地流著淚,忽然預感到前途的不幸!這裡是沒落的大家庭,那邊是新興的大財主;這裡恪守著舊的傳統,那邊卻在接受著新的文明」,守舊的一方是他長久以來所居住的家庭,但這樣的新環境新文明她卻得開始接受,甚至得咬牙著過去、得堅持著這樣不平等的重擔,原因出在於家庭的金錢需求,這裡套用著文章裡的一段話「有錢時,覺得錢是一切;沒錢時,也覺得錢是一切。」,在這樣的環境下背負的不只是自身的終身大事,也是自己娘家未來的大事。


  但薇英這樣的弱小女子哪禁得起這樣命運安排,在薇英穿著大紅的禮袍坐著花轎,身上滿滿的都是華美的裝飾,頭上蒙著的是一方紅綢還是難說難解的一片黯淡?在這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薇英爾後要托付的重責不只是伺候公婆外子和自己的兒女還有一家子的「金錢聯姻」往來也包括在此。從文章中看到新舊時代的轉變有幾點轉折點,禮節制度上的衝突、新舊觀念思想上的衝擊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先從禮制上說起,娘家和夫家對婚姻體制觀念從婚禮的舉行來看就有很大的差異性存在,「花轎」顯示著的不只是舊思想上的延續,我覺得文章當中還有另外有更深的意涵是舊思想(花轎)的束縛著那時代的女性想要極力地掙脫這樣的體制環境,但自我本身是被這樣的環境所拘束,一切得遷就它;這四四方方天地之中,看不見外面也看不見熟悉的自己!


  其二是思想觀念上的衝突,這一個挑出來說明的是近代女性受教育觀念上的不同,從薇英這個女子從小只有小學畢業的情況看來,像這樣舊思想的家庭對於女子就學似乎不太在意。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古今以來這樣家庭的保守觀念薰陶下,女子受教育權也就常常被剝削,以致於女子婚後大多是從夫育子,拋開了丈夫就等於沒有了經濟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一樣可憐。但反觀新時代的上海女性,接觸的西方的新式思想比其他地區來的早也快速,女子的受教育觀念也漸漸的建立起來,女子不再是卑微地屈就於男性之中,而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力和義務。這是薇英所碰觸不到的世界,即使文章當中提到丈夫畢業以後回來家裡的一段時間,帶回來的男男女女有說有笑的玩樂,丈夫卻刻意的冷落她,並且直截了當的否決了薇英享受自由的權力,這樣也可以解說是當時的中國社會觀念即使是接受西式教育的一群也會因為一些中國人舊觀念的思想「丈夫說一就是一,妻子沒理由說二」,薇英會深深地害怕如果離開了她的丈夫等於離開了一切一般。正如導讀裡談到「家」的觀念,薇英所期待的家庭到底是人生庇護的場所還是一場人生灰暗的開始?


  其三心理上忿忿不平這個問題是我覺得融合了新舊時代女性的內心思想歸結出來的一個結論,常常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不管是書籍提及的事件、電視電影媒體上所報導流傳的一個故事等等的,某些舊時代的女性雖然表面上是溫柔婉約的性格呈現著,但內心的狂熱氣息卻是源源不絕,所以才會有小說文學鉅作出現在俗文學當中。說這段話的意思是並不是只有男人有這樣剛強的一面呈現在大眾面前而已,女人也是有堅強不屈的一面一樣是可以展露自我。


  但又為何舊觀念裡女人會如此捨得被剝奪?長久以來的農家觀念,女子通常是無法且沒有太大的力量去獨自支持農家生活的,所以總是會有男人在身旁的挺腰支撐住這一切勞力的付出,所以有能力的人自然說話的份量也就大,況且舊時期農家的觀念是重男輕女,男人所能承受和給予農家的勞動力比女人來的多,女人的地位自然也就是低下男人一截。


  這些舊觀念的女性還是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存在,從上面這個觀點看新時代的女性似乎幸福多了!雖然女子受教育鐵則還是存在著保守派思想,但一個跨時代的變遷總是會打擊這一切不合理的舉動。對女子們來說,這樣新的時代代表著自由平等,能以自己微薄堅強的力量織成美滿的家,能以自我的力量追求所愛所想的路,能以心理上的忿忿不平化為自身的動力來驅使精神生活上的轉動,這些現象都是舊時代女性很少有的舉動,女性不再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罷了,是一個平等的人格,能與男性有平等的機會去面對處處不平行生活與戰戰兢兢的環境。
 
  說到這裡,總歸一句「母愛還是最偉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加油啊!小胖子! 的頭像
    加油啊!小胖子!

    逃出新手村吧!

    加油啊!小胖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